??可以通過兩個基本特性即傳感器的靜態特性和動態特性來表征一個傳感器性能的優劣傳感器。
1、傳感器的靜態特性
傳感器的靜態特性就是在靜態標準條件下,利用校準數據確立的指標傳感器。靜態標準條件是指沒有加速度、振動和沖擊(除非這些參數本身就是被測物理量),環境溫度一般為室溫20±5℃,相對濕度不大于85%,大氣壓力為0。
??1MPa的情況傳感器。在這樣的標準條件下,利用一定等級的校準設備,對傳感器進行往復循環測試,得到的輸出——輸入曲線一般用表格列出或繪出曲線。
靜態特性通常由下面幾個指標來衡量:
(1)線性度
人們為了標定和數據處理的方便,總是希望傳感器的輸出與輸入關系呈線性關系,并能準確無誤的反映被測量的真值,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傳感器。
(2)重復性
重復性表示傳感器在同一工作條件下,被測輸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程連續多次重復測量時,所得輸出值(所得校準曲線)的一致程度傳感器。它是反映傳感器精密度的一個指標。
(3)遲滯
遲滯表明傳感器在正(輸入量增大)、反(輸入量減小)行程期間,輸出—輸入曲線不重合的程度傳感器。
??也就是說,對應于同一大小的輸入信號,傳感器正、反行程的輸出信號大小不相等傳感器。它反映了傳感器的機械部分和結構材料方面不可避免的弱點,如軸承的摩擦、灰塵積塞、間隙不適當、元件磨蝕、碎裂等。
4)精度(精確度)
精度是反映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的綜合誤差指標傳感器。
??一般用方和根法或代數和法計算精度傳感器。當一個傳感器或傳感器測量系統設計完成,并進行實際的定標之后,人們有時又以工業上儀表的精度的定義給出其精度。
(5)靈敏度
靈敏度是傳感器輸出增量與被測輸入量之比,用k來表示傳感器。
(6)閾值、分辨力
當一個傳感器的輸入從零開始極緩慢的增加時,只有在達到了某一最小值后才測的出輸出變化,這個最小值就稱為傳感器的閾值傳感器。
??在規定閾值時,最先可測得的那個輸出變化往往難以確定傳感器。因此,為了改進閾值數據測定的重復性,最好給輸出變化規定一個確定的數值,在該輸出變化值下的相應輸入就稱為閾值。
分辨力是指當一個傳感器的輸入從非零的任意值緩慢增加時,只有在超過某一輸入增量后輸出才顯示有變化,這個輸入增量稱為傳感器的分辨力傳感器。
??有時用該值相對滿量程輸入值百分數表示,則稱為分辨率傳感器。
閾值說明了傳感器的最小可測出的輸入量傳感器。分辨力說明了傳感器的最小可測出輸入變量。
(7)時間漂移、零點和靈敏度溫度漂移
漂移量的大小是表征傳感器穩定性的重要性能指標傳感器。傳感器的漂移有時會致使整個測量或控制系統處于癱瘓。
2、動態特性
靜態特性不考慮時間的變化因素,而動態特性是反映傳感器對于隨時間變化的輸入量的響應特性傳感器。實際被測量隨時間變化的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在研究動態特性時通常根據標準輸入特性來考慮傳感器的響應特性。標準輸入有兩種:正弦變化和階躍變化的輸入。
??傳感器的動態特性分析和動態標定都以這兩種標準輸入狀態為依據傳感器。對于任一傳感器,只要輸入量是時間的函數,則其輸出量也應是時間的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