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周坤
當下,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傳感器智能傳感器。
比如,我們的手機之所以能指紋解鎖,能打,都是因為有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它如同機器的“五官”,讓各行各業更加智能、更加“聰明”。
作為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近年來,蚌埠市以傳感谷為核心載體,加快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智能傳感器。從昔日的老工業基地到如今的數智化創新高地,蚌埠的轉型之路清晰而堅定。
5月24日,第七屆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在蚌埠舉行,700余名院士、專家、企業家將齊聚珠城,共同探討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未來智能傳感器。
透過傳感器產業大會這扇“窗”,人們正在看到,蚌埠以傳感器為支點,打造千億級傳感器產業集群,撬動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機器人等萬億級市場,塑造傳感器產業的“蚌埠符號”智能傳感器。

傳感谷智能傳感器。劉晨攝
劍指千億 蚌埠有產業“底氣”
早上出門智能傳感器,在蚌埠城區主干道上,自動駕駛清掃車正緩緩行駛為城市重整妝容;下班回家,載物的自動駕駛物流與配送車在小區門口等你;走進家門,智能化的空調已經自動調到了合適的溫度……
在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一個個指甲蓋大小的傳感器,正在改變生活方式智能傳感器。而這么多創新場景背后,離不開蚌埠傳感器產業蓬勃發展。
據統計,蚌埠市目前已集聚北方微電子研究院、芯動聯科、希磁科技等相關企業2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59家、高新技術企業6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家,經濟規模總量超百億元智能傳感器。
同時,蚌埠充分發揮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的龍頭帶動作用,構建了智能傳感材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智能傳感器。
如今,無論是“嫦娥”奔月、“神舟”飛天、“天宮”遨游,還是近期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處處都有蚌埠智能傳感器的身影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產業已經成為蚌埠新的‘智’高點,現在正朝著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不斷邁進智能傳感器。”蚌埠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
同題競賽 蚌埠有創新“銳氣”
近年來,在傳感器產業上發力的城市不少智能傳感器。蚌埠為什么能脫穎而出?
這是因為,蚌埠有一個重要的殺手锏:晶圓制造能力智能傳感器。

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生產的8英寸晶圓智能傳感器。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在第七屆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上,蚌埠公布了8英寸晶圓制造產線首批產品成功串線智能傳感器。
在“鏈主”企業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當項目達產后,月產能將達到3萬片8英寸晶圓,蚌埠智能傳感器產業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凸顯智能傳感器。
“作為國家級重點項目,8英寸晶圓生產線的投入使用,意味著智能傳感器的核心部件——MEMS芯片,在蚌埠達到制造新高度,使蚌埠成為全國少數同時具備集成電路與MEMS晶圓生產能力的城市智能傳感器。”蚌埠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副主任湯偉說。
產業茁壯成長,還與沃土密不可分智能傳感器。在淮河之畔,還有完整、優質的傳感器產業創新生態。
2021年,在省級支持下,蚌埠啟動建設傳感谷,這也是安徽省人工智能產業“三谷”(合肥聲谷、蕪湖視谷、蚌埠傳感谷)智能傳感器。這里,眾多智能傳感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迅速茁壯成長,實現飛躍式發展。
“去年3月公司在傳感谷成立,依托微電子院的技術,我們迅速便構建起了品種類別涵蓋最全、國產芯片配套最多的傳感器產品體系智能傳感器。”安徽北方華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陳浩凌說。
此外,蚌埠市圍繞智能傳感關鍵技術核心已成功申報創建創新平臺39個,其家級創新平臺6個,組建了總規模超70億元的智能傳感產業投資基金智能傳感器。
“在這里,有技術、有配套、有資金,晚上想到一個關于傳感器的奇思妙想,第二天就可能實現智能傳感器。”陳浩凌感慨道。

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生產線智能傳感器。受訪者供圖
強鏈補鏈 蚌埠有發展“志氣”
如果說,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是蚌埠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先發競爭優勢,那么抓招商、謀項目、強鏈條,則是蚌埠把稟賦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的關鍵一招智能傳感器。
在第七屆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上,從具身智能機器人到腦機接口,從智慧醫療到低空經濟,一個個專題活動,成為蚌埠在智能傳感器產業上強鏈補鏈的生動場景智能傳感器。
“獨木難成林,在產業競爭格局中,只有強鏈補鏈,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才能‘枝繁葉茂’智能傳感器。”蚌埠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具體來說,蚌埠在強鏈方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集中資源,把優勢環節打造成價值高地和錨點智能傳感器。
傳感谷按照“一谷三園多點”統籌產業布局智能傳感器。其中,“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產業園,總占地面積2100余畝;“多點”即各縣區結合實際聯動發展智能傳感上下游產業,形成全市統籌、縣區聯動、協同發力的首位產業強勁發展態勢。